Search

鳳梨之亂後台灣從中學到什麼?

大陸以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等為由,從3月1日起全面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鳳梨之亂後台灣從中學到什麼?

大陸以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等為由,從3月1日起全面禁止台灣鳳梨進口,挑起兩岸政治的敏感神經,在國際社會,經濟是國家實施對外政策的工具,以經濟制裁作為懲罰性的手段屢見不鮮,更何況兩岸經貿本來就摻雜著複雜政治角力。即使行政院長蘇貞昌把對岸的鳳梨禁令單純化為檢疫問題,但這紙禁令不可避免地引發政治聯想。

如果認為對岸停止台灣鳳梨進口的決定沒有政治考量,那是自欺欺人;一口咬定這是對台「經濟制裁」,也不免言過其實;從過去的石斑到現在的鳳梨,多年來農漁產品出口到中國的經驗說明,這是一條高風險的路。不完全是中國為了抵制民進黨政府而耍手段,更重要的是兩岸產業間本來就存在著競爭關係。兩岸農業的競合,有如美、中兩國資通訊業存在的矛盾關係,這也是台灣農產品西進面臨的結構性困境。即使兩岸未來恢復事務性協商,可以面對面商談檢疫問題,仍無法解決兩岸存在的結構性矛盾。

不只鳳梨、釋迦,當前台灣還有許多農漁產品都高度仰賴中國市場,若對岸也比照美國在美中貿易戰中的手法,對台灣出口品加徵高額關稅,台灣恐難有籌碼因應。因此,將分散市場,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,才是舒緩台灣農產品困境必走之路。安定力量政黨支持台灣必須對外開放,而且應該對全世界開放;但望遠不是「捨近求遠」,台灣也不能因「逢中必反」,刻意忽視對岸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

伯利認為台灣採取的反制行動,將會影響中共下一波的對台政策措施。兩岸己經進入一場「施壓」 和「抗壓」的角力,台灣要作好抗壓的準備。拿「自由鳳梨」爭取國際友人支持,對農民的實際助益有限;政府投入10億元經費降低農民衝擊,也是只能救急。因此,政府除了刺激國內消費、拓展外銷市場之外,還須努力化解兩岸敵意、改善兩岸關係。千萬別讓這次「鳳梨事件」,成為兩岸經貿關係第一張倒下的骨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是我與團隊夥伴共同經營之粉絲頁,將紀錄所有關於我的每一個服務與理念!期盼能透過這裡,讓你更了解伯利!
View all posts